黃山傳統民居改造 黟云·碧山精品民宿設計方案
中國傳統村落的建筑肌理,都是通過自然生長及歷史沉淀累積而成的,錯落無序卻又充滿生機。項目所處的周邊建筑肌理同樣如此,它不是呈橫平豎直狀,而是呈歪歪扭扭的不規則形狀,非常的無序。開始確實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擾,總覺得在這樣一個很緊湊的場地里塞進去一個建筑體塊,感覺沒有“景”也沒有“空間”,利用率也不高。在反復思考后“既然要做一個內向型的空間,何不引入一些中國園林的思維?完全隔絕于外部環境,制造一個內部世界,在充滿復雜性的圍合中制造一個極度純粹、純凈及靜謐的內部空間。”
確定原則后,設計原本想做一個與周邊建筑極度反差的現代建筑。但是政府主管部門批復“碧山村作為傳統古村落,他有風貌保護原則,必須要有徽式建筑的元素。”但是民宿酒店設計團隊并不想復刻一個傳統的徽式建筑,形式上的傳承既無新意和突破,也不符合當代人的生活使用習慣,設計師更希望傳承的是它的一些精神內核而不是表象和形式。于是“如何將傳統建筑元素與現代形式及生活方式相結合?”一直都是民宿設計重點思考的問題。
民宿場地的設計策略并未作大的調整。在將各個功能填滿后,設計師保留了場地中已有百年的大樹與古井,再將庭院、天井植入各個建筑體塊中,在各個體塊間隙中嵌入或大或小的內庭院進行虛實之間的轉換與過渡,并形成視覺重心。在制造豐富的內部視覺意像的同時,也通過內庭院及天井,讓建筑內外之間、自然之間形成一個過渡與連接。從外面復雜的村落巷道推開門進入到一個充滿意味的空間,讓人產生一種別樣的思緒和內心喜悅。體驗最終停留在屋頂露臺之上、瞭望塔之中,從幽遠深邃的空間到豁然開朗的視野。站在露臺與瞭望塔之上眺望遠山、回望內院、俯視屋頂。通過這一系列的空間大小、視域收放、視距遠近和向心與向外的營造讓人產生動態視覺感受。
民宿酒店設計公司希望建筑內的活動與周邊私人住宅不要有沖突與干擾,不希望它受到周邊環境的干擾,也不希望干擾到周邊村民,真正做到共融、共生。所以通過空間的錯落與布局制造一個完全隔離于外界的內向型的布局,讓活動在建筑內的人不受外界干擾也不干擾到外界。設計試圖通過這些做一次全新的居住嘗試,不希望它只是一間具有居住功能的貧乏產品。而是希望它是一個充滿驚奇、生活情趣、空間意境及情感寄托的體驗場所。用空間的營造讓人在復雜與多樣性中去體驗純粹,在當代中感受傳統,從喧囂中步入平靜,感受時光、感受靜謐。在一成不變中去感知“不確定”與“驚奇”。
場地中已近兩百年的玉蘭樹,屬于外來樹種,聽村民說其為經商的前輩從上海帶回來植栽至今。原場地中的古水井我們也未將其填埋,而是將其融入建筑之中,我們希望在留存一些曾經的記憶的同時也能與其共同在地生長……設計使用青磚來作為主要的建筑材質。一是覺得青磚與周邊的傳統建筑群比較契合,二是設計師覺得青磚也能有很多種表達,有很強的兼容性。設計將青磚與玻璃磚進行搭配,把青磚的沉重與厚重進行消解,讓他呈現出一種輕盈與現代的視覺感,玻璃磚與青磚碰撞又能融造出一種別樣的觀感。
不僅僅只是滿足居住的需求,除了具備一定的精神性與松弛感外,民宿酒店設計師希望空間也具備敘事性。通過場景與人的活動,讓空間發生故事,放大社交屬性與交流功能。通過創造空間的方式去鼓勵人與人之間進行互動與交流,讓空間不僅僅只是住宿、度假空間。茶室、書吧,餐廳也都會以一種相對開放與靈活的方式展現,讓它變成一個“交流會客廳”。甚至有可能每個房間我們都不設電視,在公共空間營造一種觀影氛圍,以這種方式引導人走出獨處空間,走向公共空間。
光是雕琢建筑空間的一種介質,光影的相互作用會在視覺上產生一定特定的效果。某種程度上光也是一種變化的建筑材質。平時在建筑實踐中我們也尤其注重建筑對光的引導與塑造,希望可以通過光影的注入讓空間變的豐富,充滿詩意,讓空間具有情感、意境及趣味性。也希望人們通過空間光影的變化可以感知時空。
版權聲明:新聞咨詢欄目是編輯整理全球前沿設計風尚和行業動態作為分享和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標簽:   傳統民居改民宿 徽派民宿酒店設計 民宿酒店設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