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新機遇 酒店并購和抄底需考量哪些因素?
疫情給酒店行業的帶來的危機,危險之中同時帶來新的機遇。對于中國酒店業的發展而言,來勢洶洶的疫情無疑是一個分水嶺和一場致命考驗,92萬家單體酒店或中小型酒店管理公司更是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冰點時刻。那么,現在是否是酒店并購和抄底的好時機?如何看待疫情之后酒店業并購的機會?疫后新機遇,酒店并購和抄底需考量哪些因素?上個月剛剛以超低價收入三家酒店的書香酒店對于這一問題最有發言權,書香酒店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朱巍表示問題關鍵要看企業的現金流是否充裕,“書香酒店本身有國企背景,所以現金流比較充裕。收購的酒店如果我們自己做不僅物業成本高,而且付出的代價也更大。所以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今天勃朗酒店設計公司小編就結合“2019-2020旅游住宿業MBI頒獎盛典暨高峰論壇”內容,為大家撥開迷霧,認清未來酒店行業趨勢。
中青旅山水酒店集團董事副總裁周剛對此也表示認同,并分享了幾個在收并購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我也認為(酒店收并購)時機到了。剛才嘉賓說得非常對,第一,現金流是否能夠生存下來?第二,能否有更多的融資渠道進行相應的低成本收購、重組、兼并,這是兩個先決條件。第三,重組過程中,要跟自己的戰略戰術結合,首先跟自己公司的戰略是不是匹配,能不能有相對統一的目標,在戰術上是不是優勢互補,能否幫助收購對象在短期內恢復造血功能,優勢互補,共度難關。這幾個是在收購、重組、兼并中需要考慮的問題。”
對于同樣在現金流方面有優勢的酒店集團,中青旅山水酒店集團會偏愛怎樣的物業或酒店管理公司呢?中青旅山水酒店集團董事副總裁周剛透露,“國內恢復得比較好、地源優勢比較獨特,或者是景區資源比較獨特的酒店,可能將作為下一步收購、重組的目標企業。”
支持當下是酒店收并購最佳時機的還有晗月酒店集團副總裁夏子帆,“為什么我認為現在就是最佳的抄底機會,而不是往后走?因為持續的疫情打擊非常大,經營不下去的酒店方已經跌落谷底。如果等到物業重新回到業主手里,比現在直接從酒店投資人手上拿物業更貴。”
而東呈國際集團董事、聯席總裁吳偉則對這一問題持保守態度,吳偉表示,“這個問題不好說,要分行業內和行業外,而且要冷靜評判,對于行業外的資金愿意進入酒店行業的,可以考慮,但涉及到股權置換問題需要綜合考量。而行業內的大部分投資人也是觀望態度,大規模的酒店并購并沒有看到。另外還要看被收購的標的有沒有價值,如果有新的投資方把這個酒店盤活,必須賦能這個酒店新的價值,否則的話疫情過后還是要死。”
東呈國際集團董事、聯席總裁吳偉進一步指出,中國酒店行業本身就存在結構性供給側、產能過剩的問題,落后的產能本身就要被淘汰。疫情只是加速了原有的淘汰過程。
凱悅中國區副總裁兼宇宿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及董事總經理孫武也認同以上觀點。“收并購的實質是要發現價值、重塑價值以及資源整合。現在是不是收并購的最好時機?這個很難判斷,因為要根據你的戰略、投資偏好、實力決定。收并購一定是一個慎重、理性的過程,重要的是發現潛在價值,更優秀的團隊,賦能更好的資源。”
尚美生活集團CEO馬博則表示,“并購和抄底是兩件事情。抄底充滿了機會和風險。我們并購一家企業,首先還是要做價值評估。我們評判的核心點只有兩個,第一是品牌究竟能不能給用戶帶來一些新的主張?新的價值?新的體驗?第二是能否為業主取得好的回報。真正在存量市場上最大的機會,還是品牌連鎖化。在早期的時候,中國的城鎮化釋放了物業紅利,經濟發展和人口流動帶來了連鎖酒店的紅利。連鎖酒店千店一面的標準化,給消費者帶來了安全感。今天到了存量物業階段,連鎖品牌化還是一個大趨勢,但是路徑會發生變化。我覺得對于未來的酒店市場,怎樣用品牌的價值主張整合更多有一定特色、能夠吸引用戶的酒店進行品牌連鎖化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命題。”
版權聲明:新聞咨詢欄目是編輯整理全球前沿設計風尚和行業動態作為分享和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標簽:   疫情后酒店行業趨勢 酒店并購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