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酒店轉折點 疫情后京郊農家樂民宿何去何從?
自7月開始,重新開張的京郊民宿,迎來了比往年更多的游客,但開學之后,蜂擁而至的游客再一次減少,而且,隨著天氣漸冷,旅游淡季即將到來,短暫的繁榮過去,那些動輒數千元的精品民宿,雖仍在負重經營,但越來越多的民宿企業開始考慮轉型的問題。但另一面,相對于精品民宿,那些規模更小、成本更低的村民自辦農家樂,在過去大半年中,表現出了更強的抗風險能力。今天勃朗民宿酒店設計公司小編為您帶來的是鄉村酒店轉折點——疫情后京郊農家樂民宿何去何從?
暑假之后,游客漸少
8月23日,位于密云溪翁莊鎮的黑山寺村里,風林宿民宿的接待中心,坐滿了游客,時值周日,多數是退房的,但也有登記住宿的。隨著官方宣布的開學安排,暑假即將結束,帶孩子的家長們,正在趁著最后的假期,享受家庭出游的樂趣。
“7月份重新開業后,游客一直很多,周日都是爆滿了,平常工作日中,客人也比往年多,總體來說,這兩個月,客流量差不多比往年同期增長了50%左右。”風林宿店長郭曉晶告訴記者。
風林宿在黑山寺村有8個院子,是北京較為知名的精品民宿,在這場疫情中,同樣損失不小,郭曉晶介紹,2月初,疫情剛開始的時候,他們一次性退了10萬元左右的訂金,6月份,再一次退了一部分訂金,再加上人員工資、日常運營等,前后損失30多萬元,還不算房租之類的固定支出。
兩個月的經營,就算加上即將到來的十一假期,也遠不能彌補停業半年帶來的損失,更不用說十一之后,整個冬季,都是旅游的淡季。
事實上,隨著開學,人潮如涌的京郊旅游已經顯現出了蕭條。9月5日,記者在門頭溝黃土貴村看到,村里的一家名為“土店兒”的民宿,幾乎沒有游客住宿,村口的接待中心,只有一個人值班,她告訴記者,“土店兒”在村里有10多個院子,但今年以來,一直在虧損,員工都走光了,就剩下老板和妹妹兩個人勉強維持,“員工工資發不起,我們兩個人不算工資,收入也只能支付電費、水費等,維持日常運營。”
“民宿的入住率普遍在20%左右,最高的也就能達到30%,但各種費用并不會因為空置而減少,”郭曉晶說,“甚至在冬天沒有客人的時候,我們的民宿也有一半一直開著,地暖、電費、人工等,這些費用都不可少,所以,今年盈利的可能性太小,能夠保本就算是不錯了。”
京郊民宿的輪回
京郊民宿起源于上世紀90年代,最初興起的,是京郊農民自辦的農家樂,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居民收入的提升,背靠千萬級人口的大都市,鄉村旅游發展迅猛。
當時,在政府主導下,眾多媒體開始大量推介城市周邊的觀光農業、休閑農業的模式,這些來自美國、歐洲的旅游模式,很快被城鄉居民接受,大量有條件的城市近郊農民開起了農家樂、農家院。多數以農家菜、時令蔬果采摘、棋牌游戲等內容為主,由農民直接提供服務,游客和農民同住同吃。
這樣的模式,大約發展了近20年,到2010年代,鄉村旅游市場進一步擴大,社會資本開始進入城市近郊旅游的領域,大量資本進入鄉村,對鄉村民宿進行企業化開發。這些民宿企業將村里的閑置民居租下來,然后請設計師重新設計,投入巨大的資金,進行改造,同時按照酒店模式,為游客提供服務。
整潔的院子、優美的建筑、房前屋后種滿花草樹木,房間里有酒店式的家具設施,還有標準化的服務……這些企業化的民宿,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精品民宿”。
近10年來,精品民宿發展迅捷,傳統的農家樂逐漸減少,官方統計數據顯示,到目前北京以社會資本投資為主體的鄉村民宿699家,對接社會資本數十億元,利用閑置農宅3000多戶。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京郊旅游跟全國其他區域旅游一樣,遭遇寒冬,民宿企業幾乎全部受創,相反,農民自己經營的農家樂,反而體現出了更強的生命力。事實上,疫情之后,最早重啟的,也大多是小型的農家樂、農家院,而非精品民宿。
精品民宿,一直在虧本經營
酒店式的精品民宿提供了更好的服務,但同時,運營成本也更高,郭曉晶為記者算了一筆賬,租下村民的房子以后,首先要改造,每個院子平均要投入30-40萬元的改造費用,日常運營中,租金、員工工資、各種費用加起來,每個月每個院子平均在3.5萬元左右。
高昂的投入,使得精品民宿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在京郊,一個兩間臥房、可以居住4-6個人的小院,每天的價格大多不低于2000元人民幣,高的甚至超過5000元。
即便如此,精品民宿想要盈利仍舊很難,“主要是入住率很低。”著名民宿企業左鄰右舍的一位負責人王凌燕告訴記者,“民宿和城市里的酒店不一樣,入住率達到30%就算到頂了,一般的民宿,也就在20%上下,想要盈利非常難。”
很多精品民宿一直在虧本經營,北京市旅游行業協會民宿分會秘書長白金星告訴記者,“隨著鄉村精品民宿發展的迅猛趨勢,民宿市場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民宿的投資回報周期越來越長,按照一個院落為例,目前的投資回報周期約為4-7年,甚至有的地區還會更長。”
“城市近郊的鄉村旅游,不僅要受淡季旺季的旅游周期影響,而且基本上集中在周末,沒有幾家能夠解決周一到周四的客源問題。”王凌燕說。
不少民宿企業嘗試過很多吸引游客的辦法,比如在工作日召集禪修班、親子班、小型會議等,但聊勝于無,很難真正改變工作日游客稀少的局面。
土店兒民宿的負責人也告訴記者,他們在黃土貴村經營了5年,一直是勉勵維持。
資本的進入和退出
過去十多年,資本的進入,改變了民宿的形態。對小本經營的農家樂來說,精品民宿更高的資金投入、更市場化的運作方式、更標準的服務模式,無疑是一個強勢的競爭對手,這一度讓農家樂生存維艱,甚至不少開辦農家樂的村民不得不轉行,或者將院子租給民宿企業,自身受雇于民宿,成為精品民宿中的“管家”,從老板變成了員工。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外來的企業,漸漸開始顯現出它的弱點。王凌燕表示,“企業是外來者,進村之后,要面對各種人際關系的制約,比如要和村民打好關系,要面對村民們的毀約,院子不租給你了,幾十萬改造費用就打水漂了。”
在黑山寺村經營了6年的風林宿,算是和村民關系較好的企業,他們通過雇傭村民、幫助村民銷售農產品等,和村民建立更好的相處模式,但即便如此,也曾經遭遇過許多糾紛,“一般來說,只要和村民產生糾紛,民宿企業都是吃虧的一方,就算是有合同,打官司的時候,贏得可能性也不大,相對企業來說,村民是弱勢群體,所以很難得到同情。”
和地方政府的關系也同樣影響著精品民宿的經營,郭曉晶告訴記者,他們是當地政府評定的標桿企業,這對他們有一定的幫助,但同時也有影響,“直接的影響是,我們在冬天也不能停業,至少要有一般的院子一直開著,因為有考察、檢查之類的,首先會來我們這里。”
此外,政策的變化也會給精品民宿帶來致命的影響,今年8月,北京市出臺《關于落實戶有所居加強農村宅基地及房屋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其中包括“嚴禁城鎮居民到農村購買宅基地和宅基地上房屋,嚴禁社會資本利用宅基地建設別墅大院和私人會館,嚴禁借租賃、盤活利用之名違法違規圈占、買賣或變相買賣宅基地等。”
這一政策,原本是為了規范農村宅基地管理,真正盤活閑置宅基地和住宅,但在實施過程中,卻出現了村里不敢租房子給企業的現象,“政策是好的,但具體實踐中,確實會出現租不到房子的問題。”王凌燕說。
鄉村酒店式的民宿,還有吸引力嗎?
對于消費者來說,京郊精品民宿也正在失去吸引力,記者隨機采訪了多位游客,一位家住朝陽區的李先生告訴記者,北京四郊的民宿他都去過了,但一個地方,基本上沒去過第二次,“現在的民宿,價格很高,但內容很少,基本上就是一個鄉村酒店,如果附近有景點還好點兒,可以去景點玩兒,如果沒有,住一次也就夠了。”
作為民宿投資者的王凌燕也有同感,“在北方做民宿,內容是最大的困難之一,游客玩個新鮮、打個卡是可以的,但留不住人,民宿蓋得很漂亮,但缺乏生活氣息,和村民隔得很遠,體驗不到村民的真實生活。而且,設計感極強的民宿,本身的同質化也非常嚴重,東西南北,哪邊的郊區民宿都差不多”。
缺乏內容、同質化,正是精品民宿所面臨的共同問題,白金星說,“目前本市精品民宿中,傳統民居院落改造而成的占比90%,呈現出高度同質化趨勢。拿地直接蓋樓,或建筑集中度較高的民宿占比較少。這種建筑形式或許更能滿足現代人的聚會和居住需求。但要體驗農村生活,則顯得有些不夠。”
民宿沒有民宿的味道,只是一個鄉村酒店,顯然難以真正吸引客源,“前些年資本大量進入鄉村,但這兩年在慢慢減緩,尤其是今年,受到疫情影響,資本正在撤出民宿領域,”王凌燕告訴記者,“我們左鄰右舍的經營形態有些特殊,主要是和村里的合作社合作經營,經營一段時間后,就會讓合作社買回股份,我們開始新的投資。到現在,我們在北京的投資基本上都結束了,短時間內,可能不會有投資新的項目。”
民宿轉折點,讓村民成為主體
根據民宿協會的調研數據顯示,疫情過后,有9%的人有退出的打算,有31%的人選擇觀望,剩余60%的民宿經營者還計劃繼續堅守,“不過,隨著情況變化,相信這個數據也會不斷改變。”白金星說。
短短半年多時間,精品民宿的發展發生了巨變,白金星介紹,據不完全統計,此次受疫情影響全市民宿經營受損預計超過8000萬元人民幣,很多民宿面臨著現金流斷裂,不能足以繼續支撐下去的風險。“精品民宿的經營者主要是個體和民營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差,”白金星說,“據統計,民宿主能承受的停業時間普遍在3個月以下,占比88%;其中僅能承受1個月的占比42%,能承受2-3個月的占比46%。目前大部分民宿企業面臨著生死存亡,很難再繼續維持下去。”
精品民宿遭遇瓶頸,那么,未來的京郊民宿,又會走向何方?
“以村民為主體的民宿,可能更有發展前景”,王凌燕說,“村民是村子的主體,鄉村振興,其根基是村民,村民不回來,外面的人玩得再歡也沒什么用。事實上,過去這些年的經驗也顯示,讓村民成為民宿的主體,才能給民宿注入靈魂,讓游客感受到真實的鄉村生活。而且,村民自營的農家院,也更靈活,他們會根據客人的需求不斷提升自己,同時又保持自身的特色。此外,農家院本身是村民生活的地方,沒有客人,自己也要住,成本更低,風險更小”。
過去數十年中,京郊民宿確實給鄉村的發展帶來了諸多幫助,直到今天也是如此,白金星說,“鄉村民宿在助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方面的作用,不是在減弱,而是日趨凸顯。即便在今天,京郊民宿的發展仍舊大有前景,關鍵是如何發展。”
事實上,以村民為主體,是民宿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北京市大力提倡的,早在疫情暴發之前的2019年12月,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八部門印發的《關于促進鄉村民宿發展的指導意見》就提出:以體制機制建設為重點、以惠農富農為目標,大力推進鄉村旅游新業態的發展,從而推動鄉村民宿規劃更合理、發展更有序、產品更豐富、特色更鮮明、服務更規范、市場體系更健全。
“民宿發展過程中要凸顯“民宿主人”文化,讓原有的村民、農民參與到民宿經營過程中來,”白金星說,“這樣既能更全面地展現當地風情風貌,挖掘當地歷史文化,也能讓村民真正成為民宿發展的主體,成為未來鄉村振興的主力。”
版權聲明:新聞咨詢欄目是編輯整理全球前沿設計風尚和行業動態作為分享和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標簽:   京郊民宿發展前景 鄉村酒店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