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店業存量時代 酒店升級翻新改造會成大趨勢嗎?

    文章來源于JingDaily 精奢商業觀察 ,作者Eva Liang 

    隨著中國境內外出行政策放開,酒店業終于迎來了全面復蘇。為了彌補過去三年的損失,高端酒店們在 2023 年第一季度加速擴張,嘉佩樂、半島等奢華酒店品牌均有重磅新店啟幕,酒店業迎來“開業潮”。 

    或是“上山下鄉”尋找小眾選址,或是越建越高的“城市地標”,無數新樓在激烈的“開業潮”中拔地而起。然而,物理空間是有限的,同時各地政府為了保護歷史建筑與街區,對酒店的新建與擴建活動也提出了諸多限制。因此,酒店品牌的“開疆拓土”不可避免地面臨困境。 

    在存量經濟下,不少酒店品牌開始對舊建筑進行改造升級。今年 2 月,雅高集團宣布與大連文化旅游發展集團合作,以“修舊如舊”的方式對大連賓館進行修繕,打造大連賓館費爾蒙酒店。“新瓶裝舊酒”的酒店改建項目并非個例,這會是酒店業步入存量時代后的新未來嗎?

     

     640.jpg

     

     從“物”到“文”的天然優勢 

    不同于平地而起的新樓,舊建筑改造后的酒店與“過去”自然相連。這種連接存在于“物”與“文”的兩個層面,賦予了它們兩種天然優勢。一方面,舊建筑自身空間所具備的視覺獨特性,得以自然地流淌入酒店的根源中。另一方面,在歷史的演變中舊建筑所見證過的故事,無論是人們耳熟能詳的還是鮮為人知的,都為酒店增添了文化美感。 

    以印度伯爾瓦拉堡六善酒店為例,該酒店由一座 14 世紀堡壘經過精心改造而成,在設計上它追溯了 700 年前優雅且富麗堂皇的氛圍,在修復過程中也保留了宮殿和寺廟上的歷史痕跡——剝落的墻壁、風化的壁畫、被侵蝕的圍欄。這些對比賦予了酒店新舊輝映的對話性。


    640.jpg

     

    國內也不乏這類由舊建筑改造而來的酒店,例如上海建業里嘉佩樂酒店便是在石庫門民居的基礎上改造的。始建于 20 世紀 30 年代的石庫門,曾是中上階層商人與在上海就業的外籍人士的住所。因為這一獨特的歷史原因,石庫門里外結合了傳統上海弄堂與巴黎設計風格,創造出跨越古今中西的文化融合之美,同時也成就了上海嘉佩樂酒店的獨特性。 

    瑰麗酒店集團近年來開幕的維也納瑰麗酒店、圣保羅瑰麗酒店、倫敦瑰麗酒店等均為舊建筑改造項目。談及修繕過程中的困難,瑰麗酒店集團總裁 Radha Arora 對 Jing Daily 表示:“修復過程既有挑戰也有驚喜。例如,在修復圣保羅瑰麗酒店內的 Chapel of Santa Luzia 教堂時,開發團隊發現教堂的原始地基中隱藏著大量精致的建筑裝飾碎片。受此啟發,團隊將發掘出的碎片融于建筑內外部的層層油漆與灰泥之中。”

     

     反哺于當地的可持續理念

     

    近年來全球酒店業關于可持續發展的討論居高不下,“可持續”也成為了許多中國住客在選擇酒店時的重要考量因素。錦江全球創新中心調查發現,9 成以上的消費者認為“可持續”因素重要,約 8 成消費者認為有可持續屬性的酒店“更健康”、“更有社會責任感”。由滿載歲月痕跡的舊建筑改造而來的酒店讓空間與人文得以延續,這一特質使得它們天然具備“可持續”屬性。基于此進行改造的“新瓶”,繼續擴展“可持續”的內涵,令“舊酒”豐富的自然、人文、藝術等遺產延續下去。 

    上文提及的圣保羅瑰麗酒店項目幾乎全部采用當地采購和升級材料建造,在設計中實施的可持續發展規劃還包括生物多樣性計劃,致力從 Mata Atlantica 熱帶雨林中重建土著動植物群。除了對自然環境的承諾,酒店還收藏了 57 位巴西當代藝術家的 450 件藝術品,每件作品擺放于酒店特定區域,創作主題涵括巴西的自然風光、歷史底蘊以及多元文化,令酒店宛如一座博物館,為游客提供近距離了解巴西文化的窗口。

     

     640 (1).jpg

     

    Arora 表示:“我們擔任的管理者的角色,不僅要讓一代又一代的人們享受到我們改造的標志性空間,更要確保我們持續不斷地帶來積極的影響。這不單意味著保持歷史、文化和社區感的生機,還要把這些項目作為一種升級再造的方式。這些‘重新想象’的酒店系列表明,旅行可以是永恒的,也可以被修復。” 

    起源于當地,生長于當地,反哺于當地。舊建筑改造不僅增加了品牌“物”與“文”的價值,也彰顯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不僅是“景觀”,更是“住所” 

    舊建筑改造既豐富了品牌資產又宣揚了可持續理念,但同時也提出了新的問題與挑戰。 

    考慮到老建筑的陳舊,住客們難免會對居住體驗會有所擔憂,擔心酒店更像一個景觀,而非住所。城市文化類播客“城市罐頭”主播 Yao 對 Jing Daily 分享:“秘魯的庫斯科印加宮殿豪華精選酒店曾經是印加神廟,因為是老房子的原因,房間內的空調不能吹暖風。對于舊建筑改造而來的酒店,隔音、防潮與消防等問題都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解決,但供暖和采光通常是比較難解決的,這是亟待設計與開發團隊解決的一大難題。” 

     

    640 (2).jpg

     

    除了知名古建改造而來的酒店在旅行體驗中扮演一個“景觀化”的角色,品牌也可以考慮使用去景觀化的方法改造和釋放城市中所謂“一般建筑”的價值。日本尾道市的 LOG 酒店就是一個很特別的例子,其前身是一座 50 多歲的老公寓樓,印度建筑師 Bijoy Jain 帶領其團隊 Studio Mumbai 依靠傳統技術純手工改造,歷經 5 年時間才令這座被荒廢的老公寓樓重獲新生。酒店客房內部舒適而精致,但外觀上依然完整保留了老公寓的風貌,于新老交錯間帶領游客深入城市舊時日常生活。在與“過去”的連接之中,并不是只有知名古建才值得被保存。這種日常化建筑的改造過程,也是一場與在地文化的對話。 

    此外,舊建筑的修繕過程也可能會對周邊社區與環境造成負面影響,Yao 補充道:“即使在‘存量經濟’的前提下,舊建筑改造并非絕對的‘好’,新建也不是絕對的‘不好’。如果保存或改建舊建筑會為周邊社區帶來更大的困難,不如新建一個尊重城市環境、適應當下、同時又能繼承城市歷史的新建筑。” 

    無論舊樓還是新樓都是城市空間的一部分,酒店翻新改造設計的核心原則都應是尊重城市、尊重使用者、尊重周邊社區。正如 Yao 所言:“我們需要思考懷舊是為了什么,它更多的是構建一個情感體驗,而不是試圖為某種已經脫離了當代日常的宏大敘事背書。”

     

     



    版權聲明:新聞咨詢欄目是編輯整理全球前沿設計風尚和行業動態作為分享和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標簽:   酒店翻新 酒店改建 酒店改造設計公司
    一二三四视频日本高清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