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鄉村 吉安結廬半間精品民宿改造設計方案
結廬半間民宿是一個鄉村生態文旅項目的一部分,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郊的一片丘陵之中,距離吉安中心城區約有20KM的車程。項目的業主是一位出生成長于當地鄉村并且一直工作生活在當地的青年企業家,對家鄉和鄉村有著深切的熱愛。這個項目可以說是其復興鄉村,重建鄉村精神家園夢想的一部分。生于斯長于斯,對于人居環境,尤其是鄉村人居環境,業主有著非常深刻的思考和認識,很多方面的理念和訴求跟民宿設計公司的鄉建實踐經驗不謀而合,這也是項目得以順利展開并落地的一個重要原因。
作為一個鄉建項目,我們一開始就要思考它要以怎樣的姿態呈現。基地周圍不遠處就是一個傳統村落,保留有大量傳統民居,只不過大都人去房空,凋敝不堪,讓人唏噓。迅猛的城市化進程使得鄉村人口流失嚴重,傳統鄉村聚落形態也已經幾近消亡,取而代之的一棟棟鋼筋混凝土的小洋樓。在當代,什么樣的鄉村人居環境是好的,什么樣的鄉村建筑是適宜的,這是我們一直思考的問題,也是我們在實踐中試圖去回答的問題。
我們希望我們的民宿設計可以創造一個當代鄉村的生活場景,也能喚起人們對過往鄉村生活的回憶,引發人們對于當代人的生活方式的思考和探索。我們也嘗試用在地的方式在生態和節能的層面做一些探索,因此,我們希望在這個項目中,建筑是帶有一定的傳統聚落意向的,但又仍然是當代的。
項目基地位于一片丘陵間的小盆地中,經由一條鄉道進入,路過一片片山林和果園,一片寬闊的水面在眼前徐徐展開,建筑基地就在遠處這片水面岸邊。場地西側和北側高,東側和南側低,地形高差較為豐富。場地西側為一條鄉道,與鄉道一路之隔是一片開闊的草坪,東側緊鄰水面,景觀視野非常開闊。占據場地中間的是一片原生樹林,樹種構成以松樹和毛竹為主,樹木生長狀態自然,良好。當我們第一次踏勘場地的時候,業主和我們就一致決定要保留場地中間的樹林,它們是這里的“原住民”,是場地的記憶和最重要的特征。西側開闊水面的風景吸引著我們將部分建筑臨水而設,與水親近,因而,以樹林為中心,將建筑沿場地邊緣布局就成了非常自然的選擇,樹林自然而然成為建筑群“內院”的核心景觀。其實,一開始我們就有將建筑以小體量分散布局,以營造村落意向的想法,而場地恰恰為我們提供了這樣的絕佳條件,場地在不同方向上的豐富高差又進一步增加了空間的多樣性和趣味性。
為保證內院與外界空氣的足夠對流,我們以形體脫開,切削洞口,設置架空體量等等多種手法對建筑形態進行處理,同時為保證雨雪天氣各分散功能之間的便利聯結,我們在不同建筑體量之間設置了連廊,這在措施在客觀上又使得建筑的空間和形態更為有機和豐富。
土木建造體系,是中國民間非常常見的傳統建造體系,這里的土,指的是生土。生土,指以原狀生土為主要原料,無需焙燒僅需簡單加工便可用于房屋建造的建筑材料,其傳統形式包括夯土、土坯、泥磚、草泥、屋面覆土等。其中,以夯土強度最高,建造工藝最精細,也最能適應現代建筑的使用要求。經實地踏勘,我們發現場地周邊的村莊仍舊保留有大量木構土磚或木構夯土墻的民居。
夯土建筑有許多天然的優點:
1)可就地取材,節約開采和運輸能耗;
2)無需深加工,節約生產能耗,據測算其加工能耗和碳排放量分別為粘土磚和混凝土的 3%和 9%;
3)可循環再利用或是回歸土地,具有可再生性,房屋拆除后生土材料可反復利用,甚至可作為肥料回歸農田,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4)夯土墻體厚重密實,可用于室內外結構承載、圍護或分隔構件,亦可作為熱工性能調節的重要構件,具有突出的蓄熱性能,使房屋室內冬暖夏涼,減少能耗;具有“呼吸”功能,可有效調節室內濕度與空氣質量;
5)夯土延續了原產地的地域特征,易于產生自然的親切感,是鄉土建筑地域性的重要顯現;
對于我國當下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區而言,夯土建筑無論從歷史文脈、生態價值、舒適度還有經濟層面而言,夯土都有大力推廣的價值。因而,我們在這個項目中嘗試著選擇了夯土作為主要維護結構和表現材料。根據功能和希望達到的空間效果,我們采用了鋼筋混凝土結構+夯土,木結構+夯土和鋼結構+夯土三種組合方式。南方丘陵地帶的紅壤在色彩和質感上有極其豐富的表現力,我們通過對不同色彩的土壤的比例的調配來調節夯土墻的顏色,同時通過在夯土中夯入砂石,或是夯土和混凝土或紅磚等材料共同使用來增強材料的整體豐富性。
室內/景觀/一體化營造
在我們以往的項目中,我們一直在追求建筑,室內,景觀的一體化營造,我們認為,室內和景觀分別是建筑的內延和外延,他們是建筑不可分割的整體,一個項目的各部分之間應該是有機的,是有整體感的。在這個民宿改造設計中,我們盡量少的使用裝修的做法去處理室內完成面,而盡量多的讓受力結構和維護結構去表現自身。尤其是,夯土這種材料本身有著非常強烈的表現力,夯土墻的暖色調,不規則的柔和的紋理和表面的顆粒質感,給人以厚重,樸素和親切的感覺,非常適合用在室內,因此我們的室內完成面即是圍護結構夯土墻,不加任何修飾。而木結構本身也有著非常強的表現力,木構件之間的穿插連接有著一種很強烈的建造邏輯美感,并且往往使人聯想到傳統的建筑,而木材料本身又給人以親切溫暖的感覺。同樣,鋼結構和混凝土結構也有著自身獨特的表現力。
在景觀的處理上,我們完全保留了原有的樹林,把它作為內院的核心景觀,并且盡量少的去對樹林的地面進行干預。我們保留了場地的大部分原始高差,讓建筑地坪跟隨場地起伏,結合高差,設計景觀踏步,連廊,步道,庭院,通過這些來消解建筑和場地的界限,我們在建筑的各個部位設計了很多天井和內嵌的微“庭院”,在其中布置景觀植物和構件,讓景觀植入建筑之中。在景觀植物的選擇上,我們使用了很多鄉土植物,我們希望景觀和建筑一樣,是在地的。
版權聲明:新聞咨詢欄目是編輯整理全球前沿設計風尚和行業動態作為分享和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標簽:   鄉村民宿設計 民宿改造設計 民宿改造設計公司